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海运协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4:21:59  浏览:99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海运协定

中国政府 马来西亚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海运协定


(签订日期1987年9月9日 生效日期1987年9月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以下称为缔约双方)为了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和加强海运合作,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除文中另有规定者外,在本协定中:
  1.“缔约任何一方船舶”是指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或马来西亚国旗,并且分别在各自国家登记的商船,但不包括核动力船舶。
  2.“船员”是指在缔约任何一方船舶上工作,实际上从事与船舶操作或保养有关的职责和服务,持有该方主管当局颁发的本协定第七条所指的适当身份证件,并列入该船船员名单的人员。
  3.“旅客”是指缔约任何一方的船舶运载的,不是该船雇佣或不担任该船上任何职务,并列入该船旅客名单的人员。
  4.“主管当局”是指缔约任何一方指定负责管理海上运输及其有关事务的政府部门。

  第二条 缔约任何一方船舶可以在两国对外贸易开放港口之间航行,经营两国之间或两国中的任何一国与第三国之间的货物或旅客运输(以下称“商定的运输”)。

  第三条 缔约任何一方航运企业经营的为缔约双方可以接受的悬挂第三国国旗的租船,也可以参加“商定的运输”。

  第四条 缔约每一方给予缔约另一方船舶以最惠国待遇。

  第五条 本协定不适用于缔约双方国内港口之间的旅客和货物运输。但缔约任何一方船舶从事“商定的运输”的权利应包括在另一方一个以上的港口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如果这些旅客和货物是装载在同一艘船舶上前往或来自国外港口。

  第六条 缔约每一方对缔约另一方船舶的国籍,应根据该船持有的由该船悬挂国旗缔约方主管当局正式颁发的船舶国籍证书予以承认。

  第七条 缔约每一方承认缔约另一方有关当局正式颁发的船员身份证件,例如海员证和国际护照。

  第八条
  一、缔约任何一方船舶在对方港口停泊期间,另一方应按照有关法律和规章,允许该船船员上岸。
  二、缔约任何一方按其有关法律和规章应准许对方船舶上需要治病的船员入境,并应允许在医疗所需要的时间内在其境内停留。
  三、缔约任何一方船舶的船员,由于登轮、被遣返或能为对方主管当局所接受的任何其他理由,在按照对方有关法律和规章,履行必要的手续后,可以进入对方领土,或在对方境内通行。
  四、缔约双方互给上述船员以最惠国待遇。

  第九条
  一、缔约任何一方船舶在缔约另一方的领水或附近水域发生海难或遇险时,另一方对船舶、船员、旅客和货物应给予一切可能的援助和保护,并应尽速通知对方主管当局。
  二、当从发生海难或遇险船舶上卸下或施救出来的货物和其他财产需要在缔约另一方境内暂时贮存时,另一方应努力尽可能提供必要的设施,若这种货物和财产不在另一方境内销售或使用,则免征一切赋税。

  第十条 缔约每一方应在其法律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对方船舶提供方便,加速船舶周转并避免不应有的延误。

  第十一条 本协定中的支付办法,应以缔约双方都能接受的、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办理。

  第十二条 本协定的各项规定不应限制缔约任何一方采取或执行有关维护其安全和公共卫生或动植物病虫害措施的权利。

  第十三条 缔约双方的船公司,根据缔约任何一方的要求,可以就运费率问题会晤或交换意见。

  第十四条 缔约双方的双边海运货物,原则上应由双方的船舶承运。双方的船舶均有承运双边海运货物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第十五条 为促进两国间海运事业的发展,解决执行本协定中产生的问题,缔约双方的代表应在双方同意的日期和地点进行会晤,就缔约任何一方的提案进行讨论。

  第十六条 如果缔约双方就本协定的解释和适用方面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努力通过内部友好谈判获得解决。

  第十七条 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缔约任何一方如欲终止本协定,可在任何时候通知另一方。这类通知一经发出,本协定便应在缔约另一方收到通知之日起六个月后终止,除非在这一时间届满之前已经双方同意收回上述终止通知。

  第十八条 本协定于一九八七年九月九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马来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马来西亚政府
    代   表            代    表
     钱永昌              林良实
    (签字)             (签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化妆品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商审核指南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化妆品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商审核指南的通知

食药监办保化[2011]1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化妆品原料管理,提高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商审核指南》,现予印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化妆品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商审核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化妆品生产企业对原料供应商的审核。

  二、审核内容
  (一)准入审核:制定供应商准入要求,建立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经营状况、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供货期等相关内容进行审核,以确保购进的原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质量安全要求。
  (二)过程审核:建立原料使用过程审核程序和溯源机
制,保证供应过程中持续的产品质量安全。对供应产品的进货查验、生产使用、检验情况、不合格产品处理等方面进行审核。
  (三)评估管理:建立评估制度,对供应商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对供应产品质量、交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合格率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为不满意的供应商,采取淘汰或改进机制。
  (四)现场审核:对重点原料供应商应定期开展现场审核,包括对生产能力、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审核。

  三、审核要点
  根据审核内容,结合使用的原料特点,确定相应审核要点。
  (一)文件审核
  1.供货商资质,包括企业营业执照、合法的生产经营证明文件等;
  2.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原料生产原理说明;
  4.原料性能、规格、安全性评估材料、企业自检报告或有资质检验机构出具的有效检验报告。
  (二)产品验收与检验
  生产企业应按产品技术要求进行严格的进厂验收或检验,要求供应商按供货批次提供有效检验报告或其他质量合格证明。
  (三)重点原料供应商的现场审核
  生产企业应建立现场审核要点及审核原则,对重点原料供应商的生产环境、工艺流程、生产过程、储存条件、质量管理等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现场审核。



福建省人事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闽港人才合作项目资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人事厅


福建省人事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闽港人才合作项目资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闽人发[2006]156号


各设区市人事局,省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福建省闽港人才合作项目资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六年十月十一日


福建省闽港人才合作项目资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闽港人才合作项目资助经费的申请和管理,保证资助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取得应有的效益,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关于推进闽港人才合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资助范围:闽港课题合作、人才培养、智力引进、学术交流等。具体包括资助我省高层次人才赴港参加香港高校等有关机构项目课题研究,或邀请香港专家、学者来闽开展合作研究活动;选派专业骨干赴港有关机构短期进修培训,或邀请香港知名专家来闽讲学、联合指导研究生;聘请香港知名专家担任我省高校、科研单位的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促进我省高校与香港高校联系开设新专业,加快我省紧缺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二条 资助额度:
(一)一般项目资助,额度为 5万元以内。资助项目负责人开展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合作,合作项目较新颖,能发挥较大示范带动作用;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对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有较大帮助。
(二)重点项目资助,额度为5万以上。资助项目负责人开展具有重大深远影响的合作或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合作等项目。
第三条 申请项目资助的由项目负责人填写《福建省闽港人才合作项目资助经费申请表》(附后),连同同行专家的推荐意见及附件材料按单位隶属关系逐级向上申报,最后由省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汇总。
第四条 省人事行政部门根据同行专家意见,以及项目负责人的资格条件、学术水平、申请项目的先进性和申请单位支持项目配套经费情况审批确定资助项目。
第五条 资助经费只能用于所批准资助的项目,不得挪用。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中可自主支配经费的具体开支,资助经费在批准的期限内允许跨年度使用。
第六条 资助项目因故需调整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省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继续使用资助经费。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向省人事行政部门报送资助项目工作总结和经费决算情况。
第七条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上,应自觉接受省人事行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的监督。对擅自变更资助项目内容或资助经费使用不当的行为,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应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对发现经费使用有违规问题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省人事行政部门报告,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对资助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或资助经费违规使用以及单位配套经费不到位的,省人事行政部门予以收回或核减资助经费。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条 本办法由省人事行政部门负责解释